第 349章 南北方谁比较冷(3/7)
一番,但光是想想都摇摇头。
{时间来到西周早期,气温在一二百年中有所下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气温有所缓和,据记载,在鲁地农业种植还可以一年两熟。
公元前1世纪时,冷空气来袭,导致黄河一带的温度下降。
公元8~9世纪,气温有所回暖,到了10~12世纪,气温又急剧转寒。
在宋徽宗登基那年,太湖全部结冰,这也是非常罕见的情况。
之后又有了短期回暖,14世纪又转入严寒,元朝时太湖结冰数尺厚,全球迎来小冰期。
一直到19世纪末,气候才有所回暖}
再次看到‘小冰期’这几个字,各朝人士都不免心有余悸。
姬发之前也知道些,只是他也闹不明白这气温的变化问题,这才刚刚建立都没几年温度就开始下降,还要持续一两百年的时间着实是够长,是人又怎么会有那么长的寿命去看到气温回暖呢?
姜子牙倒是依旧淡定,这种气候变化,人为也干预不了,还不如顺其自然接受,做好保暖防寒比较好。
孔子边记录边思考,这温度的变化实在太过重要,毕竟关系到农业种植,虽然如今的气候还比较温暖,但这些资料也能流传给这个世界的后人,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嬴政边批阅奏折边叹了口气,唯一庆幸的是大秦如今的气候也还好,黔首相对也能好过点,但为了以免这一世和历史出现偏差,还是要让太史令多留心。
刘邦搓了搓手,“这刚开国就遇到了气温再降,往好处想,也比明朝遇到的情况要好,那小冰期可不是小事啊”
东汉末年到两晋,真要说起来,乱世中的百姓就比较惨了,不管是战乱,还有天灾,没有抗风险能力的普通百姓只能抱团取暖。
汉唐百姓虽然唏嘘,但好在他们祖祖辈辈已经习惯了如今的温度条件。
崇祯年间
皇宫内
朱由检那年轻的的脸上愁眉不展,只因为如今他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温度的变化,就在今年,京城的大雪都几尺深,这个冬天的确比以往更加寒冷。
而前线女真的进攻也格外猛烈,唯一叫人欣慰的是边境线上的将士们穿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