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年少时的青春」

第284谁啊 抢走我的地盘(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84谁啊 抢走我的地盘(下)(3/5)

以阿里的手机操作系统为例,为了推广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阿里要求入驻天猫的手机厂商,预装阿里手机操作系统,这一要求遭到手机厂商抵制,最终,阿里不得不妥协,将预装改为推荐安装。

“阿里做平台,习惯于用强势的方式,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方式未必行得通。移动互联网是碎片化市场,用户的注意力高度分散,阿里需要放下身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合作伙伴。”莫岱青说。

事实上,阿里已经意识到开放的重要性。马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阿里要做一家开放的公司。但阿里的开放,更多是在业务层面,而在股权层面,阿里依然保持高度集权。

“阿里的开放,是有限度的开放,是基于自己掌控力的开放。这种开放,能否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尚需观察。”一位互联网资深人士说。

对阿里而言,平台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平衡好生态利益,能否让平台上的各方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只有这样,平台才能持续繁荣。

腾讯:如何克服创新惰性

在bat三巨头中,腾讯似乎最先找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门票——微信。微信的出现,不仅让腾讯成功抵御了米聊、来往等竞争对手的进攻,更让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占据了有利地位。

但腾讯也并非没有隐忧。腾讯的隐忧,在于创新惰性。

过去,腾讯以“模仿+微创新”着称,这种策略,让腾讯在pc互联网时代,无往不胜。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策略开始失效。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变化太快,留给腾讯模仿的时间越来越少。

以手机浏览器为例,uc浏览器凭借先发优势,已经占据领先地位,而腾讯手机浏览器虽然背靠腾讯这棵大树,但进展缓慢。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腾讯手机安全、腾讯手机地图等领域。

“腾讯过去的成功,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把握,以及对竞争对手的快速跟进。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优势正在被削弱,因为竞争对手不再是大公司,而是创业公司,他们更加灵活,更加专注,更加贴近用户,这是腾讯需要警惕的。”一位互联网分析师说。

事实上,腾讯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马化腾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那是我年少时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