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

第235章 告老还乡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35章 告老还乡(1/4)

光阴荏苒,建安十年的春风轻轻拂过洛阳城,也吹进了大汉学府。

这十年间,学府如同辛勤的园丁,为大汉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他们如同繁星点点,点缀着大汉的锦绣河山,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而,岁月无情,当年的国丈蔡邕,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满头银发,步履蹒跚。

他深感力不从心,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为大汉的教育事业奔波劳碌。

这一日早朝,阳光明媚,蔡邕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皇宫。

他向皇帝刘备递上了一份辞呈,那份辞呈,仿佛承载了他一生的心血和汗水。

“陛下,老臣已是风烛残年,难以胜任学府校长一职,恳请陛下恩准老臣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蔡邕跪在地上,声音虽然苍老,却依旧洪亮,如同他年轻时在学府讲学时的那般铿锵有力。

刘备连忙起身,亲自将蔡邕扶起,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舍和敬意。

他握着蔡邕的手,那双手,曾经挥毫泼墨,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如今却布满了皱纹,如同老树的年轮,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国丈何出此言?”刘备的声音有些哽咽,“您为大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功勋卓着,朕岂能让您就此离去?您这把老骨头,可是大汉的宝贝啊!”

“陛下,老臣心意已决。”蔡邕摇了摇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这些年来,老臣亲眼见证了大汉学府的蓬勃发展,心中甚感欣慰。如今,学府人才济济,老臣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是时候该退下来,让年轻人来接班了。老臣这把老骨头,也该回去歇歇了。”

刘备见蔡邕态度坚决,知道再劝也无用,便叹息一声,说道:“既然国丈执意如此,朕也不便强留。只是,这学府校长一职,事关重大,乃是大汉未来的根基,不知国丈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老臣举荐王肃。”蔡邕毫不犹豫地说道,“王肃此人,博学多才,品行端正,且在学府任教多年,深受师生爱戴,定能胜任校长一职。更重要的是,他年轻有为,精力充沛,定能带领学府更上一层楼。”

“王肃?”刘备沉吟片刻,脑海中浮现出王肃的身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