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太傅徐庶(2/7)
下十岁生辰,臣有一事启奏,还望陛下恩准。”
刘备放下酒杯,看向沮授,面带微笑,示意他但说无妨。
“公与请讲,不必拘礼。”
沮授起身,神色肃穆地说道:“陛下,太子乃国之储君,关乎大汉未来之国运。”
“今太子殿下已满十岁,启蒙已久,然太子宫中,只忠侯之后便未设太傅之位。”
“臣以为,太子不可一日无师,还请陛下早立太傅,以教导太子殿下,使其早日成才,将来方可继承大统,为陛下分忧,为大汉社稷谋福。”
沮授的话语恳切,句句都透露着对大汉社稷的忠心。
刘备听后,微微颔首,他自然明白太傅的重要性。
太子乃是国家的未来,太傅的选拔,更是重中之重。
“公与所言极是,朕亦有此意。”
刘备沉吟片刻,目光扫过殿下群臣。
“诸位爱卿,不知你们可有人选推荐?朕欲择贤能之士,出任太子太傅,教导朕的孩儿。”
沮授再次向刘备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若论才学,当世无人能出诸葛孔明之右。”
话音刚落,贾诩微眯着眼睛,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
他放下酒杯,缓缓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向刘备拱手道:“孔明先生之才,经天纬地,实乃人中龙凤。”
“然,臣以为,孔明先生之才,更在于治国安邦,而非教书育人。”
“太子殿下年幼,更需一位循循善诱,擅长教导之师。”
贾诩的话语,带着他特有的冷静和睿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诸葛亮的特点。
他认为诸葛亮虽然才华横溢,但更适合治理国家,而非担任太傅。
“文和所言,亦有道理。”
刘备微微点头,表示认同贾诩的看法。
诸葛亮之才,他自然是无比清楚的。
但正如贾诩所说,诸葛亮的才能,更偏向于战略和政务方面。
让他来教导太子,或许有些大材小用,也未必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时,郭嘉也起身,走到大殿中央,他先是向刘备行了一礼,然后笑着说道:“陛下,臣也有一人选,可为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