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

第236章 太傅徐庶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36章 太傅徐庶(3/7)

之任。”

“奉孝请讲。”刘备饶有兴致地看着郭嘉,他知道郭嘉向来鬼点子多,不知这次又会推荐何人。

郭嘉微微一笑,缓缓吐出两个字:“扬州牧,徐庶。”

“元直?”刘备闻言,眉头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

徐庶,字元直,乃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大才。

“奉孝为何会举荐元直?”

刘备有些疑惑地问道。

郭嘉笑着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前些时日,徐庶曾上书朝廷,言其母年迈体衰,思念故土,欲侍奉老母左右。”

“徐庶之才,虽不及孔明先生那般惊世骇俗,但其为人谦和,学识渊博,且素有贤名,教导太子殿下,绰绰有余。”

“更何况,徐庶素来忠义,若能将其请回京师,不仅可为太子择得良师,亦可为朝廷增添一员干将。”郭嘉的话语,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听起来颇为可行。

刘备听后,陷入了沉思。

他仔细权衡着诸葛亮和徐庶的优劣。

诸葛亮之才,自不必说,若是能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大汉的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但正如贾诩和郭嘉所言,诸葛亮的才能,更适合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而徐庶,虽然在才能上稍逊诸葛亮一筹,但其为人忠厚,性格温和,更适合教导年幼的太子。

而且,徐庶素来以孝道闻名,如今他主动请辞,欲侍奉老母,也正体现了他的品德高尚。

最重要的是,刘备心中还藏着一丝前世的记忆。

在前世的历史中,刘禅的才能平庸,与他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若是能为刘禅选择一位合适的太傅,或许能够改变刘禅的命运,也能够为大汉的未来,增添一份保障。

想到这里,刘备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群臣,

缓缓开口说道:

“朕以为,奉孝所言甚是。”

“徐庶,确乃太子太傅之不二人选。”

“传旨,诏令徐庶即刻返京,出任太子太傅一职,教导太子殿下。”

“另,传旨右丞相之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