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莫大游历笑傲江湖」

第164章 太湖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64章 太湖(2/3)

“颇欲载之还”,石头太重,曾几想搬却搬不动,可是皇帝可以啊!

徽宗更爱太湖石,虽是帝王,却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文人心态。

他的一生山水花鸟成痴,书则瘦筋,画则花鸟山石。工笔重彩,取向细腻写实,精致庄重,却又不失意境,给人诗意与灵性。这样的他自然和米芾一样,抵抗不了奇石的魅力。

他的《怪石诗贴》如今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殊状难名各蔽亏。高低崒屼鬪巍巍。直疑伏兽身将动。常恐长蛟势欲飞。□裂几层苍桧(氵齿)。凝岚四接老松围。名封三品非无美。饮羽曾令壮奋威。”

(有一个字已经缺失,辨识不清,有个字则打不出来,应当没有收录进现代字典之中。)

赏石玩石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也是不断发展的。初是赏玩石之形,后则更进一步,品味石之意,“得意”而“忘形”,“得鱼”而“忘筌”。

从美学观点上讲,是以意相石,移人之情致于石上,石则是诱使人散发情致的钥匙。

“‘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

这是郑板桥的话,“丑而雄,丑而秀”。可凡是丑怪之物,多为人所厌憎,太湖石为什么能获得人们的喜欢?因其奇?奇到能引发人心中潜藏的诗性诗意?

不止如此,既受广爱,丑吗?根本不丑!丑石论是爱石论,爱石而不说爱字罢了。

太湖三白也是名满天下了,白鱼、银鱼、白虾。吃太湖三白,以春夏之交、初秋之际最好。此时已是农历三月十六,也差不多是时候了。

白鱼是肉食性鱼类,肉质鲜美紧致不腥,很受欢迎。不过出水即死,要想吃得好,还得坐在船上,等鱼一出水就立马放血抠腮刮鳞去肠上锅清蒸,

银鱼也是出水即死,其小巧剔透,熟制后晶莹洁白。其无骨无刺无鳞甚至“无肠”,食用十分方便,捞上来只需用清水冲一下就可以下锅了。

银鱼适合煎炸,炸完后外焦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跟着莫大游历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