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

第424章 府兵制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424章 府兵制(1/3)

“奴籍的人员分到的土地,头三年属于其主,之后将会属于他们自己,不过这并不能解决他们奴籍的问题。”诸葛亮强调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就是奴籍的人分的土地的归属权,因为奴籍的人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属于他们的主人,包括生命,打死奴籍的人,只需要赔偿主人即可,而主人打死自己的奴或者婢,只需要找到世家豪族里的规矩就行,甚至不需要法律的支持。这个时代,一旦入了奴籍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自己的生死的。

“我不是要解决奴籍身份的问题,我只想让那些世家豪族们把隐藏起来的人口给登记出来,他们不把奴籍的人当人,我们们不能这么做,不是吗?”诸葛亮看出了袁熙在解决奴籍人员的事务上明显有暧昧态度,但是作为奴籍这个制度的受益者,诸葛亮也不能说什么直接废除奴籍人员的话,因此,袁熙在了解详细之后,也只能这么说。

“也就是说,等于跟均田头三年一样,也是暂无所属权,只不过每年交税的量逐年递减,按照四成、三成、二成、一成的方式,逐步跟‘十税一’的政策接轨。”诸葛亮说的是,屯田转均田的过程,因为袁熙一直是严格按照十税一的方式收税,均田自然也得按照这个来,但是其他各州的屯田制还在继续,一下子在司隶这边的四个郡府搞出来,周围的州府会认为袁熙是一时兴起的,因此,袁熙决定通过一点点改变分成来将屯田制改为均田制。当然,也是因为袁熙这边的税收吃紧,后续可能还有不少仗要打,袁熙暂时没法直接让管辖范围内的百姓进入“轻徭薄赋”的状态。

“是的,定一个底税政策吧!曹家的每亩四升有点高了,我们就按每亩三升,用小斗。灾年另算,着为永例!”袁熙之前没有像曹操那样定个底税政策,导致初期对粮食收成不太熟悉的一些新人税官被底下的官员蒙蔽,收上来的粮税偏少,后来到了河南这边,袁熙才知道曹操的屯田一直都是有底税的,保证了粮食的基础来源。这次的底税不是光针对均田制的,屯田制那边也是一样,而且是按照“一成三升”的底税政策,也就是说民屯那边的四成是要十二升的。

“喏!”诸葛亮基本上需要确定的部分谈完了,之后就是八月一日的均田令试行方案的发布。

而府兵制的讨论可以说让袁熙都有点头疼,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