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第43章 分封制和郡县制,哪个好?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43章 分封制和郡县制,哪个好?(2/3)

骂自己,这个思路太残虐了一点吧。

蒙恬却已经开始点头了:“在草原上,匈奴人彼此兼并,就要快得多,他们用车轮来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车轮?”公孙尼子对草原上的情况并不了解。

“草原人游牧嘛,要用大车装载帐篷和用具,车子在草原是很重要的工具。”蒙恬说。张诚却已经隐隐猜出来所谓“用车轮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了。

果然,蒙恬继续说:“他们征服一个部落,都是在地上立一个车轮,比车轮高的男丁就杀了,只留下比车轮矮的儿童,这样就没有怀念旧部落的人了。”蒙恬若无其事的说。公孙尼子却已经脸色苍白,大骂野蛮了。

“就只是始皇帝天不假年。如果给皇帝多三十年时光,把郡县和大秦的律法推向四方,天下也就安定了。”张诚说。

“但是帝国幅员辽阔,郡县相隔太远,一旦地方事变,层层上报,万一如陈胜吴广那样攻城略地比传讯还快,一样很容易崩坏。”扶苏道。虽然自己没有参与到秦末的这些战乱中,但是和每个人一样,扶苏也始终在推演天下的变化。发现虽然大泽乡揭竿起义是一个对秦律刻意误读挑唆的叛乱,但是这种叛乱发展太快,快到朝廷来不及反应。

“以前也许是这样,但是以后这事儿能避免。”张诚笑笑说。

“有电报。”蒙恬解释,“地方叛乱,电报可以马上把信息上报朝廷,朝廷只要抓紧决策,再电报通知临近的郡县,就能及时调动兵力、镇压住叛乱。”蒙恬早就已经想清楚电报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用法了。

“大秦的官吏也不怎么忠诚,这次叛乱很多人都在摸鱼……”扶苏又说。

“就也还是教化不足,郡守县令自己都不理解该如何维护国家利益,黔首百姓也不懂得自己才是战争的受害者。如果人人有自觉,那么早在最初的叛乱时,人人为战,就能把乱臣贼子消灭在萌芽之中。不信你看,如果有贼寇试图来抢夺张村,不需要我们命令,张村的百姓就能保卫张村,把来犯之敌消灭掉。”

“眼前的例子就是草原外的长城新村,上次匈奴来犯,新村百姓自己就组织起来进行防守,虽然欠缺章法,但是每个人都像在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城镇,没有任何人准备投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