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第43章 分封制和郡县制,哪个好?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第43章 分封制和郡县制,哪个好?(3/3)

。”

“所以郡县制是可能的?”扶苏问。扶苏并不是一味要反对郡县制,一方面身边都是儒生和老秦旧贵族,大家都反对这个,扶苏受到了太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觉得郡县官吏指挥链过长,无法有效解决远方的同志。

“选诸侯王制度,就是觉得郡县管理不到那么远,所以希望诸侯能就近处置地方的叛乱,但是一方面也就降低了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再就是如果诸侯叛乱,那个影响比陈胜这样的流民叛乱还要严重。毕竟诸侯的武力和管理能力更强,一旦诸侯叛乱,就会天下板荡。”蒙恬说。这几年,蒙恬也对战争和政治进行了大量思考,只不过在长城大学,大家似乎都有意无意的回避这个话题,所以也没什么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大家转头去看公孙尼子,想知道公孙尼子的看法,公孙尼子苦笑一下,说:“我们儒家认为上古三代的政治最好,选拔贤人,通过禅让来交替权力。”

“尧舜禅让也不见得是真的。”张诚说。尧舜禹的三代之治,在后面两千多年一直被认为是最纯洁高尚的政权接替制度,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能接触到很多更早的文件,这个时代的人大多不太相信尧舜禹的禅让。有学派认为尧舜禅让过程也充满血腥和暴力。只有儒家一直在美化禅让制度。创造一个虚构的三代之治。

公孙尼子苦笑,对尧舜禅让他也不怎么相信,但是仍然觉得如果能够通过禅让,把天下交给贤人来治理,会不会更好一些。

“问题是,谁是贤人呢?”张诚笑着说,“儒家是不是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成为贤人?可是你看看天下动荡的时候,儒家高人都去哪儿了?就比如叔孙通这样的大儒,始皇帝时代他做官,胡亥时代他做官,天下动荡赵高害人的时候他就躲起来了,项梁作乱他就投奔项梁,等到刘邦得势他又去刘邦那面做官。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叔孙大儒这样的,我看不仁也不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