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电波逐光:通讯突破(2/7)
少呢?”一位年轻助手小心翼翼地问道,声音中带着几分忐忑,生怕打断这难得的思路。李琳沉思片刻,回答道:“先增加到10微法,看看效果,我们随时调整。”在接收端,他们安装了更为灵敏的感应元件,只为能精准捕捉那微弱的信号。每一个操作都小心翼翼,仿佛在雕琢一件无比珍贵的艺术品,因为他们清楚,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让整个实验前功尽弃。
与此同时,老工匠赵师傅带着好消息归来。他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实验室,脸上洋溢着暖阳般的笑容,大声说道:“我找到新的材料组合啦!”他将一种特殊的橡胶材料用于导线绝缘层,又采用轻质且坚固的合金材料制作装置外壳,“这下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了,设备也更耐用轻便。”李琳和助手们围拢过去,宛如发现宝藏的探险家,仔细查看新的材料,眼中满是惊喜。“赵师傅,您可真是帮了大忙了!”李琳感激地说道,声音中难掩喜悦之情。赵师傅笑着摆了摆手:“都是为了咱们共和国,能帮上忙我就开心。”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赵师傅跑遍了周边所有的工坊和店铺,鞋底都磨薄了几分。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对材料特性的了解,经过不断尝试各种组合,他才最终找到了这一完美搭配。
经过这一系列改进,有线电报终于研制成功。消息传到指挥部,瞬间一片欢腾。我激动地下达命令:“太好了,立刻安排技术骨干去科学院学习!”这些日子,通讯问题如巨石般压在众人心头,如今终于取得突破,怎能不让人兴奋。
技术骨干们一到科学院,便围在李琳等人身边。李琳耐心地讲解着:“大家注意,这个操作要精细,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信号传输。”她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操作步骤,眼神专注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技术骨干们神情专注,眼睛一眨不眨地仔细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还不时动手进行调试和维修练习。他们深知,掌握这项技术对部队作战意义重大,所以每个人都学得格外用心。很快,有线电报就装备到了各作战部队。看着那一根根导线连接起各个作战单位,仿佛为部队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心中满是期待。
然而,众人心里都明白,有线电报虽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对于部队灵活作战而言,还远远不够。我再次来到科学院,与周院长、李琳等人围坐在会议室里。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