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

第85章 窦建德夏国政权的崛起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第85章 窦建德夏国政权的崛起(8/8)

展示了冀州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还是是儒家文化和燕赵文化交融之地,培养了许多着名学者和名人。同时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如衡水湖、冀州古城遗址和百花楼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据史书记载,河北在隋代占全国户数1\/4,三州陷落前已为窦建德提供了丰足的粮仓扩容,冀州平原年产粟米百万石,定州官仓存粮可支十年;易州铁冶工匠三千,定州丝织作坊冠绝北地;新增丁口四十余万,其中包含逃避辽东之役的精壮劳力。

窦建德后在河北采取特殊治理,留用隋朝旧吏273人,包括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子弟;在冀州重建明堂,仿周礼行籍田之礼;刊发《平河北檄》,自比\"神农氏后裔,代天牧民\",此举使其政权从流寇武装转型为具备文化正统性的割据政权,河北士族归附率从32骤增至67。

这些优势,使窦建德夏国政权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转折,易、定、冀三州易主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李唐东线压力倍增,迫使唐朝皇帝李渊提前一年启动河北经略。东都洛阳王世充势力陷入孤立,与幽州罗艺的联系被彻底切断。更是让不可一世的突厥国调整策略,始毕可汗遣使赠马五千匹,试图扶植窦建德制衡李唐。

但窦建德夏国政权过度扩张也埋下隐患,619年窦建德为镇抚新附领地,不得不分兵八万驻防,导致主力部队机动性下降,间接导致次年与唐朝虎牢关之战的战术失误。这种领土扩张与核心力量稀释的矛盾,恰是隋末军阀兴衰的典型缩影。

至于窦建德及其建立的夏国政权,在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中究竟会迎来怎样的命运,我们将在下一章继续讲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唐凌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