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第41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跷脉病症论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41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跷脉病症论治(2/4)

位针法时,我同样专注细致,患者的神情逐渐放松。

经过几次针灸治疗,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下肢力量也增强了。他激动地说:“昨晚终于睡了个好觉,早上起来精神多了,走路也有力气,太感谢你们了!”

这次治疗让我对阴跷脉和阳跷脉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们就像人体的隐形纽带,维系着身体平衡与健康。中医的博大精深,每个穴位、每种手法都蕴含无尽奥秘。孙思邈看着我,微笑着说:“医学之路漫长艰辛,但只要用心探索,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与价值。”我用力点头,心中满是对未来医学探索的期待与决心。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又陆续来了九位有着不同跷脉病症的患者。

第二位患者是个年轻的书生,他身形消瘦,面色苍白,自诉嗜睡且下肢外侧时常麻木。我判断是阳跷脉气血不畅,在孙思邈的指导下,着重针刺申脉穴,采用行气活血的手法。申脉穴直刺05寸,行大幅度捻转泻法,频率为每分钟120次,以针感沿阳跷脉向上传导至大腿外侧为佳;再配合足临泣穴,此穴为胆经与阳跷脉交会穴,直刺05-08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期间每10分钟行针一次。同时,建议他多食用一些具有行气活血功效的食物,如山楂、木耳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书生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嗜睡症状减轻,下肢麻木感也慢慢消失。

第三位患者是一位中年妇人,她情绪烦躁,难以入眠,且下肢内侧疼痛。我诊断为阴跷脉失调,除了针刺照海穴,还为她施行了艾灸疗法。照海穴直刺06寸,行提插补法,得气后在针柄上套上艾炷,点燃施灸,每次3-5壮,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配合太溪穴,直刺08-12寸,行提插补法,以针感向足底及小腿内侧传导。艾灸时,袅袅艾香弥漫在医庐,妇人的神情逐渐放松。经过数次艾灸和针灸配合治疗,她的睡眠质量得到显着改善,下肢疼痛也缓解了许多。

第四位患者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运动后突发下肢痿软无力,行走困难。我在孙思邈的提示下,判断是跷脉受损,气血阻滞。除了常规的针灸治疗,还为他制定了一套康复按摩方案,每日由我指导他的家人为他按摩下肢,促进气血流通。针刺选取申脉、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