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宇宙拥有意识?星系网络与人类大脑惊人相似(3/6)
宇宙中仅有约百分之二十五的物质是可见的,其余百分之七十五是暗物质。尽管这些系统的物理相互作用截然不同,但通过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观测,宇宙网和神经网络的形态相似度引人注目。
瓦萨尔和费特在《物理学前沿》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尽管存在这些显着的相似之处,科学家们希望对这两个系统进行更详细的比较。他们运用了功率谱分析,这是一种来自天体物理学的技术,用于研究星系的大尺度分布。他们测量了星系的分布模拟和大脑皮层半球部分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微小波动,研究显示,从一微米到零点一毫米尺度上的大脑神经网络中的波动分布与宇宙网中物质分布的演化过程相似,虽然宇宙网的尺度范围从五百万到五亿光年不等。
瓦萨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研究还比较了其他复杂系统,如树木、桥梁、云层和湍流的功率谱,但没有一个系统像神经元网络和宇宙网那样相似。然而功率谱无法完全揭示系统的复杂性,为了进一步理解,科学家们分析了这两个系统的网络,比较了每个节点的平均连接数及其聚集模式。令人惊叹的是,宇宙网和神经网络的相似性更为明显,而这种相似性只有在特定尺度上对每个系统进行比较时才会显现,这对于将无限的宇宙与有限的大脑进行对比至关重要。
宇宙中的一切都遵循相同的物理规则,若仔细观察,相似性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可以将这一比喻想象为在无限的平面上画一个圆,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区域——内部和外部,一个代表意识,另一个代表其他一切。如果你认为内部是意识,那么你可能是西方思想家,圆代表主体,平面代表个体,圆是小而有限的,而平面是大而无限的;相反,如果你认为外部是意识,你可能是东方思想家,圆是个体,平面是主体,世界小而有限,而意识则大而无限。
在意识和宇宙的宏大连接中,东西方思想对意识的理解产生了截然不同的隐喻。在西方哲学视角中,意识如同细胞膜,外界的视物穿过它进入意识得以被理解,而那些尚未进入的物体则等待被发现。这种观点假设意识是大脑的产物,意味着我们是宇宙试图理解自身的一部分,就如同宇宙通过意识向我们揭示其秘密一般。
而在东方哲学的隐喻中,意识更像是一座城市周围的城墙,这座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