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知识奇点(7/16)
根本困难或许在于,它没有形成自我意识,没有将自己视为一个独立的“我”,自然也就没有主观视角。
那么,机器实现自我意识需要哪些条件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赫伯特·德雷福斯教授是对人工智能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当代哲学家,他提出,人工智能若想真正实现自主意识,不能仅仅将智能看作是发生在人类大脑中的事情,还必须认真思考身体对智能的意义。比如,网球运动员面对快速飞来的网球,没有时间犹豫和思考,手臂会像自然反应一样挥动球拍,准确击球并改变球的飞行方向。在很多时候,人们就像这位网球运动员,凭借身体的自然反应与世界互动,并非总是深思熟虑后才行动。在当代哲学中,这种包含身体因素的智能被称为“具身认知”。或许当通用人工智能出现,并且其行为模式能够基于身体的不同主观感受自主选择行为时,才是解锁人工智能自主意识之时。到那时,它有可能成为地球上最聪明、最强大的存在,它就像住在盒子里的“上帝”,既可以发挥力量为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财富和幸福,保障人类的未来;也可能颠覆人类文明,带来灭亡,而人类却可能束手无策。通用人工智能或许是人类的最后一项伟大发明,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今世界上许多大型、富有的公司都在竞相研发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无论超级人工智能的未来如何,我们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快速前进。
问:gpt-100学习了天下所有知识,还是没有创造力,是怎么回事?
答:gpt-100等机器学习模型不能像人一样思考,不具备真正的类人智能。它是基于大规模数据的深度学习技术。虽然能处理和生成大量文本,但不具备像人类一样的发散思维和广泛的联想能力。它的输出是基于对已有数据的学习和模式匹配,没有内在的主观意识和真正的创造力,更多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模式进行组合与生成,所以在一些人看来它没有自主创造力的。
问:ai编程会成为未来的方向,程序员会被ai淘汰吗?
答:部分初级程序员的工作可能被取代,比如去开源平台找代码、改函数名并与现有系统对接等工作。但对于没学过编程的数据结构、体系结构的人,即便有ai帮忙生成代码,也难以鉴别代码好坏,而且ai生成的代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