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当接盘侠后,办养殖场带领全家致富」

第86章 农村循环经济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86章 农村循环经济(2/3)

笔记中详细记录了一种将养殖、种植、能源结合起来的循环模式:

养殖场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返回农田……

“太完美了!”柳青拍案而起,这简直就是为柳家沟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他继续往下读,发现后面还有更惊人的内容——林曼如甚至设计了一套“农业观光体验园”的规划,主张让城市人参与农耕活动,既传播农业知识,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柳青的手指微微发抖。

这哪里是几十年前的设计?即使在深圳特区,他也没见过如此前瞻的构想。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何不把柳家沟打造成一个集生态农业、清洁能源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三天后,村委会挤满了人。

柳青站在黑板前,用粉笔画出一个循环系统图:“沼气池建在这里,管道连接到养殖场和温室。沼渣运到农田,游客中心设在晒谷场旁边……”

“等等,”老支书打断他,“啥叫‘游客中心’?咱这穷乡僻壤的,谁来旅游?”

柳青早有准备,他从公文包里取出几张照片:“这是深圳的‘锦绣中华’,城里人花钱买票就为看看农村风光。如果我们把耕作、采摘、农家乐都做成体验项目……”

“这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会计老李嘀咕道,“万一上面又来查……”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柳青拿出一份《人民日报》,指着上面的文章念道,“‘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政策允许的!”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

吴村长敲了敲烟袋锅:“我看可行。但建沼气池要钱,搞旅游设施更要钱,钱从哪来?”

“深圳的陈永年愿意投资,”柳青说,“他看过方案后很感兴趣,答应先期投入五万元。”

“五万?!”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在1984年简直是天文数字。

“我有个条件,”柳青环视众人,“项目由年轻人来负责。老周带技术组,小王管施工,知青点的返城青年负责设计和宣传。”

这个提议像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拒当接盘侠后,办养殖场带领全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