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此人一死,赤霄天下大乱(1/9)
盛昌六年(747),赤霄王朝为广求天下之士,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考试。
乡野之士满怀壮志奔赴京城,渴望将自身才学售予帝王家。然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布衣之士无有第者”。
主持考试的宰相苏佞臣上表祝贺皇帝“野无遗贤”。言下之意,人才都已被皇帝纳入朝廷,这些自视不凡的乡野之士,不过是些普通石头罢了。
这些“石头”之中,有一个人名叫李逸尘。
四年后,盛昌十年(751),李逸尘向朝廷献《三大礼赋》,受到赤霄帝的关注,使待制集贤院,命试文章,主试者依旧是苏佞臣。李逸尘还是未得到一官半职,从政的希望再次破灭。
后来,李逸尘在《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中写道:“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满腹怨气直指心胸狭隘的苏佞臣。
奸相盘踞朝堂,一手遮天;贤才有志难伸,备受压迫。这样的朝廷,怎能不衰败?
到了赤景帝时期,宰相周宏指出:“人皆以盛昌十五年罗霸天自燕城起兵,是理乱分时,臣以为太初二十年罢贤相张正风,专任奸臣苏佞臣,理乱自此已分矣。”赤霄盛世的转折点不是霸天之乱,而是苏佞臣专权。
这一观点影响极为深远。《新赤史》将苏佞臣列入《奸臣传》,《史鉴通录》罗列了他的诸多罪状。此后,人们讴歌赤霄盛世,脑海中总会闪过赵贤、钱清、张正风这些贤相的名字;而回忆起王朝的坠落,免不了要责怪苏佞臣一番。
用好人,有好政;用恶人,自然就有恶政,这是世俗的看法。
霸天之乱后,赤霄帝逃到蜀地,曾与吴悠比较太初、盛昌时期的卿相。论及苏佞臣时,赤霄帝说:“嫉贤妒能,亦无敌也。”随后,吴悠问道:“陛下何用之久耶?”赤霄帝却沉默了。
苏佞臣任相十九年,是赤霄帝时期任期最长的一位宰相,而且,苏佞臣任相前期,王朝繁荣之景达到了极盛。这似乎不是一个单纯的“用恶人”问题。
赤霄帝的沉默意味着一个难以开口的答案。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苏佞臣之前的宰相们。
我们知道,唐初行三省制,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三省长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