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东南亚战场的新动向和泽许王国的内政微调(1/3)
在东南亚,3月的天气逐渐转暖,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行动做准备。荷属东印度军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得到了从本土运来的新型火炮和弹药补充。雅各布·范·赫斯将军决定改变战术,不再单纯依赖正面强攻,而是计划从侧翼迂回包抄兰芳共和国和戴燕王国联军的防线。
他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穿越茂密的丛林,绕到联军后方。这支部队携带了轻便的火炮和大量炸药,试图炸毁联军的重要补给点和通讯设施。
联军方面,刘永福将军察觉到了敌军的动向。他加强了后方的警戒力量,在可能的敌军行进路线上设置了多处陷阱和埋伏。同时,联军也积极开展心理战,通过向荷属东印度军队散发传单等方式,宣传战争的非正义性,试图瓦解敌军士气。
在海上,清帝国海军与荷属东印度海军的对峙愈发激烈。双方的巡逻舰队时常相遇,偶尔发生小规模的交火。清帝国海军为了打破封锁,尝试采用新的战术编队,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方舰队的薄弱环节。
在泽许王国,随着财产选举投票制度的实施,议会内部的权力斗争逐渐浮出水面。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保守派和新兴资产阶级代表在多个议题上争执不下。
林泽许国王为了缓解矛盾,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咨询机构,由各行业的专家和知名人士组成。这个机构的职责是为议会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协助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
此外,泽许王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新建了一批学校,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材。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月,东南亚战争引发的外交角力进入白热化阶段。清帝国加大了外交斡旋的力度,联合一些东南亚的中立国家,向国际社会呼吁停止战争,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清帝国驻各国公使纷纷奔走,阐述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对地区稳定的破坏。
法国在这一时期的态度变得更加暧昧。一方面,法国与清帝国有一定的贸易往来,不希望看到战争影响到自身在东南亚的商业利益;另一方面,法国又想利用这场战争在欧洲和东南亚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因此,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