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把两个负面教材放进去?(1/4)
朱祁钰制定出来的历代帝王庙新增名单,现代人看了之后,大都会觉得。
“不是哥们,最后两个怎么回事?他们也配?”
然而,放在明朝,这群大臣就会想。
“皇帝你想干嘛?最前面两个怎么回事?他们也配?”
你看,这就是古今思维的差异了。
搞清楚问题之前,先来看看朱元璋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里面都供奉祭祀着哪些帝王?
首先是【三皇五帝】: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三皇五帝是从古至今,公认的华夏始祖。
其次是【夏商周三代圣王】:夏禹(夏朝开国之君)、商汤(商朝建立者)、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周成王姬诵(巩固周制)。
这时候就会有人在想了,夏商都是开国之君,那周文王姬昌怎么不见了呢?
真相是,周武王才是周朝的开国之君。
周文王直到临死时,他还是商朝的诸侯(西伯侯),虽然奠定了周朝基业,但终其一生并未推翻商纣王,也未正式称王。
同时,周文王诸侯的身份又略显尴尬。(隋文帝躺枪)
朱元璋在确立祭祀名单时,特别强调“得国之正”,即必须是正统的开国皇帝或功业显著的守成之君。
接着是【汉唐明君】: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汉文帝刘恒(文景之治)、汉光武帝刘秀(东汉中兴)、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以上四个帝皇,应该毫无争议吧?
最后是【宋元君主】:宋太祖赵匡胤(北宋开国)、元世祖忽必烈(元朝建立者)。
忽必烈能够进入历代帝王庙,最重要的是政治需求。
朱元璋希望后世也承认明朝的正统,因此承认前朝(元朝)的正统性,以形成“天命传承”的链条。
还有,明朝初期有大量蒙古人归附,朱元璋为了笼络蒙古旧部,还有稳定边疆,无论如何,他都得承认忽必烈的伟大。
不过,嘉靖皇帝后来又移除了忽必烈,原因是北方蒙古(鞑靼)威胁加剧,以示对蒙古的否定。
至于辽金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