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210章 1300新生意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210章 1300新生意(4/6)

官,在扶上来一个贪官,这有意思吗?

读书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不过是说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实际上读书还就是为了这两样东西来的。

大明朝的读书人,在科举的时候就已经变坏了,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所以当了官还能管住自己手的人少之又少。

就算一开始可以,可是沉浸官场几年后,还能不忘初心的人,那就是凤毛麟角。

海瑞牛逼,能够一直不让自己拿不该拿的银子,但是也因此得罪整个官场中人。

当然,还是那话,海瑞治理地方的时候,应该不会为了丰满自己的口袋摊派杂税、中饱私囊,但是官员的“福利”应该不会少拿。

否则,单就朱元璋定下的那点俸禄,还要折色,他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怎么养活家人。

这几年,魏广德早就也注意到盐税收入减少的问题。

只不过因为是户部的差事儿,和他关系不大,所以魏广德之前从未考虑插手此事。

自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把盐业列为国家专营开始,中国历代政府都将其视为经济命脉严格把控,其专营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很高的比例。

大明每年的赋税收入单论白银的话,盐税显然是排第一位的。

按照芦布翻找来户部的文书,魏广德只是简单计算就大略估算出岁入盐课银超过一百万两。

只不过这些盐税并不是全部支运太仓,出海盐外,井盐和池盐的税银大约三十万两是转运九边,包括宁夏、延绥和宣大等边镇。

毕竟他们都在河西,运输不便,自然不需要再运到京城。

至于盐引的发放数量,每年都在二百五十万引左右。

按照此时的盐引重量,大引四百斤盐,小引二百斤盐,大明现在官盐每年发放盐引就是十亿斤。

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很大,实际上人对食盐的需求非常巨大。

这年头,每人一年大约需要十二斤盐,五口之家就算再怎么省着吃,一年五十斤盐还是要吃的。

而且,明清时期一斤相当于后来的12市斤,再通俗点说就是600克一斤。

十亿斤这个数字,算起来不过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隆万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