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尊归来」

第250章 此人一死,赤霄天下大乱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50章 此人一死,赤霄天下大乱(3/9)

持于上。而且,这些宰相倒台之后,一般不再严加处分,反而给予名义上的高官以示恩宠。可见,他们并没有在外朝形成一个有威胁的势力,否则早就遭斩草除根了。

赤霄帝隐于背后,炉火纯青地施展制衡之术,能做事就提上来,不能做事的就贬下去。

太初十七年(729)郑通的任相,就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他向赤霄帝提出的括田括户等措施,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郑通被罢免之后,赤霄帝曾对大臣说:“卿等皆言通之恶,朕既黜之矣。今国用不足,将若之何。”

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中,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恐怕很难说得清楚。“嫉贤妒能”不是问题,能不能做事才是关键。

苏佞臣生于武后时代,是赤霄王朝庞大宗室中的一员。他自小聪明干练,喜欢游猎,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但这并不是大问题。当时,进士、明经出身的人可以走清流一途,而他通过裙带关系照样可以获得一官半职,然后积累经验,展现才干,步步升迁。

太初十四年(726),苏佞臣得到郑通的引荐,被授为御史中丞。当时,朝中隐隐分成了两派:重文学的王谋和重吏治的郑通。王谋一派大都是科举出身的人,十分厌恶无“文学”之士,郑通一派则精通理财,擅长处理具体事务。

郑通曾联合吴刚、苏佞臣二人弹劾王谋,最后两败俱伤,唯独苏佞臣安然无恙。原来,郑通在王谋罢相之后,穷追猛打,苏佞臣则选择果断抽身。赤霄帝觉得下面吵得太凶,各打五十大板,两边都贬斥一番,就这样,苏佞臣得以幸免。

苏佞臣灵敏的政治嗅觉,成为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屡获胜的法宝。但是,想要纵横政坛,光会耍阴谋诡计是不行的。

太初二十一年(733),赤霄帝将宰相陈平和李和罢免。这是一个信号:朝廷出现了新问题,该换人来治理了。

当时,关中下了一场连绵大雨,粮食歉收,京城出现粮荒,赤霄帝只能移驾南京。这次情况非常糟糕,京畿地区粮价大幅上涨,斗米达五十钱。在驾幸南京之前,赤霄帝召见京兆尹刘策,问“救人之术”,刘策主张改革漕运,运粮来关中。之后,赤霄帝起用刘策、张正风为相。

太初二十二年(734),京畿地区下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屈尊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