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重生回到校园」

第144章 和弦之外的协奏与变调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第144章 和弦之外的协奏与变调(3/3)

一群志同道合的工程师,成立了“传统韵律复兴小组”。他们开始主动深入东南亚村落,用3d打印技术复制失传的古老乐器,并用智能芯片记录下每一道木纹的共鸣频率。

“我们曾以为科技能拯救传统,后来才发现,是传统在拯救科技的灵魂。”这位总监在给叶凌的邮件中写道,附件里是他们最新研发的“声波陶罐”——外观是古朴的越南陶罐,内部却嵌入了压力传感器,轻轻敲击就能触发不同的自然音效。

当叶凌带着改良后的设备再次来到国际音乐治疗协会,迎接他的不再是质疑的目光。一位非洲代表摸着感应垫上的肯特布纹样,感慨地说:“我们部落的鼓点也有自己的呼吸,也许你们的技术能帮我们留住这份呼吸。”

雨季再次降临曼谷的夜晚,叶凌站在工作室窗前,看着楼下的孩子们用感应垫和竹筒鼓玩“节奏接龙”。阿泰的鼓声穿过雨幕,与远处的雷声遥相呼应,智能设备的光轨在雨帘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串流动的星辰。

李洁递来一杯热茶,两人静静地看着这场自然与科技的协奏。“你说,未来会怎样?”她轻声问。叶凌望着夜空中偶尔划过的闪电,想起阿明在感应垫上画出的波浪线:“未来应该像这场雨——既有雷霆万钧,也有润物无声,每一滴雨都落得其所。”

雨声渐大,却掩盖不了楼下传来的笑声。在这个科技与传统交织的夜晚,音乐治疗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如河流般包容万物,在蜿蜒曲折中奔向共同的海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特种兵重生回到校园